53陈佳雯

出自Joyouswriting

在2018年10月7日 (日) 07:08由Jwnchn (对话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上一修订 | 当前修订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篇1题目为:学生组织参与大学治理的驱动因素研究(521)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partially agree;因为调查以问卷形式发放给每一位学生,说明研究的焦点是个体,故actors处编码为D。论文与教育实践无关,在edu practice无编码。论文最终提出推动学生大学治理的方法建议,故应在system level的M处编码。 2.educ sector: agree; 因为参与者来源于本科院校。 3. research method: disagree; 原来编码为S,我觉得应为C(相关研究法),因为首先测量从研究者自己招募的参与者(即12所本科院校的学生)中收集组合而来,然后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后得出研究结论。 4. subs: agree; 因为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对象是学生。 5. genre: agree; 这是一篇实证研究论文,因为其观点的形成来源于第一手资源,即:对湖北省12所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


篇2题目为: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引进与环境支持初探(522)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disagree;原来在system level下编码为S。因为本文主题不是以个体行动者为中心,所以在actors下不编码。涉及人才引进,与教育实践无关,所以在edu practice下不编码。而本文仅对美国两所研究型大学人才引进与环境支持作了探索与总结,最终未形成一些建议,所以在system level下也无编码。 2.educ sector: agree; 因为研究的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即高等教育。 3.research method: agree; 因为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所以在这里没有编码。 4.subs: agree; 因为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所以在这里没有编码。 5. genre: agree; 这是一篇其它体裁的论文,首先它不是实证研究论文,因为它的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两个大学的人才引进程序,并非作者亲自获取;同时它也不是一个评论,而是为了形成其观点而参考了一些公开的案例数据(如:两个大学的人才引进程序、以及一些女员工、教授有个案数据)。

篇3题目为: 美国科学技术中心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与启示(523)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agree;偏离教育(教育)的文章,故本类下无编 。 2.educ sector: agree;偏离教育(教育)的文章,故本类下无编 。 3.research method: agree;偏离教育(教育)的文章,故本类下无编。 4.subs: agree; 偏离教育(教育)的文章,故本类下无编码。 5.genre: agree; 这是一篇偏离教育(教育)的文章,故编码为X。


篇4题目为:学生视力不良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524)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agree;本研究是针对每一位中、小学生的视力、性别、城乡、年级、成绩等等属性进行综合分析而成的,故应在D处编码。与教育实践无关,所以edu practice处不编码。在system level处未找到合适的编码。 2.educ sector: agree; 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小学生,所以应该在E和S处编码。 3.research method: partially agree; 原来编码为C,同意,因为它以某种统计学方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所以我觉得仅应该在C处编码。但是本文数据来源于其它项目,而非作者从自己招募的参与者中收集或组合的,所以还应在R处编码。 4.subs: agree; 因为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对象是学生。 5. genre: agree; 这是一篇实证研究论文,虽然它的数据不是作者亲自获取,但是它来源于现有数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青少年体质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中所采集的数据),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而有具体的分析策略,符合实证研究论文标准。

篇5题目为:高等艺术院校人才战略现状初探(525)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agree;同意System level在P处编码,因为本文主要探索艺术高校人才战略,符合P——探索教育政策、原则或实践策略。本文主题不以个体行动者为中心,故不在edu practice和actors下编码。 2.educ sector: agree; 因为参与者来源于本科院校。 3. research method: disagree; 原来未编码,我觉得应为C(相关研究法),因为首先测量从研究者自己招募的参与者(即3所本科院校的818名学生)中收集组合而来,然后以统计报告分析后得出研究结论。 4. subs: disagree; 原来此处未编码,我认为应该在O处编码,因为本文对“人才战略与主体学生的价值观”实证研究的对象是学生。 5. genre: partially agree; 原来编码为P,但我觉得P和E处都应该编码,首先在“人才使命、愿景和定位描述”,以及“人才战略与大学校长的领导作用”,这两部分观点的形成来源于公开数据,属于P。但是对“人才战略与主体学生的价值观”分析数据来源于作者的第一手资源,即:对3所艺术高校81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所以本文有部分观点的形成也是通过实证研究的。


篇6题目为:无缝学习模式及其支撑环境技术架构的应用 (526)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partially agree;不以个体行动者为中心,故在actors分类下无编码。主要介绍无缝学习平台架构,注重设计、开发、评估或应用的策略,故在edu practice下编码为R。还因在system level的Methodology处编码,因为本文最终涉及描述、评价或创新与教育实践相关的工具——无缝学习平台。 2.educ sector: agree; 本文所介绍的实现无缝学习平台支持在线教育,属于传统教育以外的课程,故在X处编码。 3.research method: partially agree;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故在本类下无编码。 4.subs: agree; 本文主要介绍框架及应用效果,没有研究对象,故在sub下无编码。 5.genre: agree; 本文主要是提出一种新的概念框架及软件用以实现无缝学习,既不是实证研究也不是文献评论。故在P处编码。

篇7题目为:教师为主体的学校课程转化途径 (527)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agree;本文不是以个体行动者为中心的研究,故不在actors和edu practice下无编码。System level处为M编码,因为最终建议学校借鉴案例学校的经验,属于介绍方法层面。 2.educ sector: agree; 研究以台湾某所中学为案例,故在S处编码。 3.research method: agree;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故在本类下无编码。 4.subs: agree; 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故在本类下无编码。 5.genre: agree; 此篇文章初看像实证研究论文,但是仅粗略介绍了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并没有很清晰地展示出来,然后就直接得出研究发现的结果,同时它又不是评论型的论文,帮维持原来的观点,在P处编码。

篇8题目为:全球化与中国大学的转型(528)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agree;首先不是以个体行动者为中心的研究,故在actors和edu practice下无编码。本文最终形成大学转型策略,属于在政策和原则上的系统影响,故在P处编码。 2.educ sector: agree; 研究内容关于大学转型,故在T处编码。 3.research method: agree; 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故在本类下无编码。 4.subs: agree; 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故在本类下无编码。 5.genre: agree; 首先不是实证研究型,没有一手资料,作者也没有声明它是一个评论,所以应该在P 处编码。

篇9题目为: 教育基金会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529)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agree;首先不是以个体行动者为中心的研究,故在actors和edu practice下无编码。本文最终建议如何建设国内教育基金会,属于在社会背景层面上的系统影响,故在S处编码。 2.educ sector: agree; 研究内容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故在T处编码。 。 3.research method: disagree; 研究方法以统计方式从外部数据中获取分析,故编码为C和R。 4.subs: agree; 研究对象不是人,故在本类下无编码。 5.genre: disagree; 首先作者在摘要中提到了实证研究,在进行中美比较时,对现有数据进行重组筛选分析得出比较结果,故是实证研究型,就在E处编码。

篇10题目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历程与趋势展望 (530)

分类结果: 1.system level/edu practice/actors: agree;研究报告产生于大学以外的会议论坛,属于工作场所层面的系统影响,故在system level分类下编码为D。由于非个体行为者为中心的研究,故在actors和edu practive下无编码。 2.educ sector: agree; 研究内容关于研究生教育,属于大学教育,故在T处编码。。 3.research method: agree;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故在本类下无编码。 4.subs: agree; 不是实证研究论文,故在本类下无编码。 5.genre: disagree; 本文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2015”会议作综述,不是实证研究。综述的依据有一定客观性,不能算是评论,故应在P处编码,而不是R处。

个人工具